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今天,石狮这所小学向全市展示!
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|瞰孝感
戴上这个耳机,终于不用担心睡不好觉啦!
古树普洱茶山头直发,买茶别再花冤枉钱!
19岁中国留学生投票被抓,“假装”公民身份!且已无法撤回.........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拯救第二轮集中供地
Original
局姐团队
地产知识橘
2022-12-01
收录于合集
#房企
56 个
#中海
6 个
上半年在土拍市场中沉寂已久的中海,终于出手了。
先在广州和南京以风驰电掣之势怒砸了179个亿,豪夺6块宗地,随后,在夺睛的深圳,又重金花了上百亿,买下了3块地。
统计显示,
不到30天里,
中海在拿地上就
花了接近500个小目标——
超过前8个月的拿地总金额。
在整体利润式微,房企们逐渐躺平的当下,这种气吞山河的势头,万科看了都害怕。
这不,有媒体干脆打出了这样的标题——
作为地产界传统的“三好学生“,
中海忽然大手笔扫货,
难免让人有些遐想。
但如果想想年初业绩发布会上拍过的胸脯,就不难理解了——
当时承诺过的全年1650亿元的买地预算,比前年增长了20%,但上半年只花出去不到三分之一。
地主家还有很多余粮,必须努努力,把钱花出去。
回头看看这些年,中海就像一个受过伤的,倔强的工科男,兢兢业业,稳健谨慎,严控杠杆,利润为王。
却终究跑不过时代——
不但规模排名逐渐下滑,与TOP5房企的差距越拉越大,
利润指标也一直不断走低,
成为了一枚不断掉队的“慢牛”。
今年,中海是要王者归来了吗?
其实说到冲规模,中海一开始就辉煌过了。
早在2007年,中海的销售额就爬到了TOP2的位置,仅次于王石执掌的万科。
但是,在上一轮行业上杠杆冲规模的时期,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后遗留的保守基因,再加上内部重组并购,
中海与扩大规模的机会失之交臂。
眼看昔日小弟摇身一变,成为房产巨擘,从龙湖回归的颜建国有点坐不住了,直言在传承的基础上,中海“很多东西必须要改变”。
首当其冲的,当然是那颗追求规模、渴望扩张的野心。
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底子偏薄的中海,
只能不断在各地大肆拿地,尤其是一、二线城市。
单是颜建国回归后的2017年,中海购入的地块金额已经超过了2015、2016两年在公开市场囤地的总和。
其后的每一年,
中海斥资拿地的金额,都没有跌出行业前五的榜单。
甚至,近年来,还尝试在拿地扩张方面增加一些新的小动作。
不但在2020年推出了“蓝海战略”,希望通过产业勾地、城市更新等多渠道获取土储,甚至在自家的官微上,也打出了罕见的“寻地合作”共赢牌——
从股权收购到城市更新,再到联合开发,只要你有,我全要。
努力还是有回报的,这不,去年年报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写着——
2020年度本集团通过蓝海战略新增的土储权益金额接近四分之一。
但是!即使如此,当我们去计算中海手头到底有多少地的时候,还是只能说……蛮少的。
用2020年度的销售数据测算,同级别的保利囤的土地够卖5年,
但
中海就只能卖3.2年。
哦,上次在我们在
《一宗危险的交易》
里面分析过的合生创展,它手上的地可以卖18年。
这就有点逆天了……
而截至今年6月末,一整个上半年都没怎么买地的中海,总土储面积掉到不到6000万平米,与TOP5房企动辄5位数的土地储备,相差了不止一个身位。
而销售规模呢?
即便早早喊出了“2020年末销售金额突破4000亿港元”的目标,也达到了,但这种“卓越的平凡”,依然没有跑赢同阵营的房企。
看看其他头部房企扶摇直上的销售额——
用了18年时间,中海的销售额排名从全国第二掉到多年老七,不上不下,平平无奇。
要不是绿地自废武功,2020年根本没法“逆袭”回第六的位置。
与此同时,在追赶规模的道路上,
中海引以为傲的利润优势似乎也在慢慢丧失。
作为1979年便在香港成立的“拓荒者”,中海沿袭了港资房企的开发逻辑:
以高利润高溢价为导向,在城市核心区域精耕细作。
因此,这家被王石誉为“万科也落后它十年”的房企,仰仗极低的融资成本和对费用核算的严苛控制,一直笑傲于房地产行业的江湖。
但近年来,我们发现中海的利润率,下滑得还是蛮明显的——
尤其是今年上半年,
中海地产的毛利率5年来首次跌破了30%,
与TOP50房企的平均毛利率无异。
而净利润也直接跌破了20%大关。
对别人而言,这个利润率当然是不错的了,可这是“利润之王”中海啊!
指标下跌的背后,肯定有时代的原因,包括土地拍卖方式的改变、新房限价等调控组合拳频发,房地产行业利润趋于社会平均水平等等。
但往深层次考究,或许也与中海自身的拿地和经营策略不无关系。
中海偏重三四线城市的地块都装进了中海宏洋这个子公司,自家只负责一二线城市用地的开发,而且拿的基本是核心区域的地块,不存在项目滞销多年的情况——
只能推导出一种可能,
中海可能踏错了节奏、面粉价格贵了。
我们翻了一下中海的年报,2017年后拿地的平均价格确实是高了,尤其是2019年以来,拿地单价更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就算是三道红线出台后融资趋紧的2020年下半年,中海依然频频高溢价拿地,
不少地块刷新片区的地王新纪录——
比如,9月下旬以楼面价2.59万/平拿下松山湖商住地块,刷新了松山湖地价记录;
不到一个月,以3.86万/平夺得引人注目的广州海珠南洲地王地块。
而今年上半年,在海珠拿的下一块地——石岗路地块,地价已经到了5万往上。
随着这些高地价项目的相继入市,中海未来的净利润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。
而利润率承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,
中海实在太过于依赖住宅业务了,
今年上半年,物业销售营收占比就占了总营收的97%以上。
如今,房企们都看清楚了地产开发行业薄利的本质,铆足劲儿搞“第二利润增长点”,希望能够增厚利润率。
相比之下,中海更像是一个一门心思沉浸在住宅开发里的好学生。
目前,旗下唯一值得一说的是商业运营板块,但也没有太大的亮点
。
跟同样是优等生、却已经在商业领域做得有声有色的华润和龙湖相比,想要独挡一面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总之,中海仿佛在规模扩张和维持利润这座天平的平衡中,陷入了某种困局。
而且,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点。
与其他头部房企截然不同的是,
中海旗下项目的合作杠杆比例极低,
近年来,权益占比一直保持在95%的水平——
可以用来作对比的一个数据是:
2020年,上市房企新增的拿地权益为65%。
话说这独家操盘,相比较于合作开发而言,最大的好处除了保持品牌管理的统一之外,就是
对操盘有足够的控制力,
而这个控制力,是中海地产保持“利润王”的利器。
毕竟,理工男中海对三费和流程的控制享誉行业,如果硬要拉上几个大哥小弟一起玩,不仅对项目融资、建设、营销的费用不好把握,可能吞噬利润,万一还影响了开发进度咋办。
但一定程度上,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,独家操盘投入的资金量较大,又没有房企共同承担风险,又降低了规模的扩张……
讲真,写到这里,我也觉得中海挺难的。
想扩大规模吧,又拉不下面子降利润,如果要让渡权益占比扩大规模,但项目的成本就不好控制了,利润又会下滑……
但还好,中海并不差钱。
截至今年6月末,中海地产手中可动用资金超过1700亿元,即便历经疯狂式扫货的9月,地主家全年还有650个小目标的投资预算没花完。
再加上全行业最低3.6%的融资成本,在接下来的第二和第三轮集中供地中,
中海依然有继续表演的空间。
比如,在大粮仓北京一扫首轮的“前耻”,在此前提前出局的上海大力补仓,在一二线城市继续囤地深耕细作……
毕竟,今天刚刚传出的,北京土拍报名情况,是这样的——
满屏的中海,简直是
以一己之力,拯救了整个第二轮集中供地呢!
那么接下来,中海是会在膨胀中放弃“利润王”的帽子,又亦或是在二者中继续纠结徘徊呢?
以上为正文,来自熊先生
更多楼市原生内容,欢迎关注局姐的「地产知识橘」↓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